陳照奎與傳統陳氏太極拳(陳瑜口述)

传人动态  / 历史  / 倒序浏览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楼主# 2013-1-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陳發科先生壹九二八年應許禹生等之邀到北京傳拳,從學者甚衆,所傳均爲大架。陳照奎先生爲陳發科先生之幼子,壹九二八年壹月二十四日生于陳家溝,他七歲開始學拳,得其父傳授的家傳低勢拳架。 這趟架子,動作細膩,難度較高,很吃功夫,但易上功,適于年輕人演練。發科公嚴加督促,先生盡得真傳,二十多歲時,先生的功夫就已出類拔萃了。發科公逝世之後,照奎先生獨擋門面,越發用功操習,其功夫蒸蒸日上,爐火純青。其實,先生並不在外多作傳授,世人多不知,故有人說陳家功夫已失傳。照奎先生的擒拿手法堪稱當世壹絕,輕柔剛猛,變幻莫測,使人防不勝防。推手功夫也是出神入化,化勁輕靈、巧妙、發勁冷脆、威猛。當時,曾有壹習舉重者,隨先生習拳,此人身強力大,體重逾百公斤,壹次練習推手,先生命其捉住雙臂,使全力推之,先生只微下沈,輕抖雙臂,其人已被原地彈起數尺跌坐在身後數米之外的床上,床幫爲其砸斷,可見先生功夫之精深。後來先生到上海等地傳拳,太極真功折服多名挑戰者,先生之功夫遂爲世人所敬,聲譽日隆,便無人妄言。
   
    照奎先生所習之拳架,系陳長興壹脈相承的低勢拳架,屬家傳拳架,在當時不向外傳,故壹直鮮爲世人所知,此拳架與傳統大架相同,但在手法和身法上更爲豐富和細膩。先生自幼勤學苦練,聰慧善思,日練拳三十遍,常年不辍,在繼承家傳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外型上,精巧、緊湊,柔中寓剛,開合有致;在內勁方面強調丹田內轉,形之于外即爲胸腰折疊,講究運動的螺旋纏絲,輕靈沈穩。整個套路結構嚴謹,氣勢磅礴,節奏鮮明,靜若處女,發如驚雷,往複折疊似波濤翻滾,靈活無滯。練習這趟架子對練者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難度、強度都很大。七十年代初,先生應邀回家鄉河南傳拳,家鄉陳家溝人對這趟架子都不了解,也沒見過這樣的練法,而稱之爲“新架”。(按:陳照奎先生並不贊成這種叫法。)

  照奎先生早年就讀于北京志成中學,畢業後因家境窘困而沒能繼續升學,全國解放後進入北京市第五建築公司工作。他壹面刻苦練功,壹面幫助父親授拳,先生自幼秉承家傳,耳聞目儒,對前人的拳術理論深有所悟,本人又受過大都市的文化教育,有壹定的知識水平,思路開闊,能夠用壹些現代科學的知識來分析、理解拳術,爲陳氏太極拳法和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自六十年代始先生不僅走南闖北傳播家傳拳術,而且還根據自己多年練拳和教拳的經驗,寫下了大量的拳論文稿,留下了許多拳勢及推手技術圖片資料,爲後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拳學財富。

  壹九五七年陳發科先生去世後的二十多年間,照奎先生繼承父業,爲傳播和普及陳氏太極拳,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南京、鄭州、石家莊、焦作等地,培養了壹大批優秀人才,自七十年代初開始在家鄉河南傳拳,直到八十年代初去世,這期間他的事業達到了頂峰。

    壹九六壹年先生應顧留馨之邀辭職南下,到上海傳拳,參與完成了《陳氏太極拳》(人民體育出版社,沈家桢、顧留馨著)壹書,又應各地學員之請寫下了陳氏太極拳壹、二路函授講義,深受大家的歡迎。爲使人們更進壹步了解太極拳的特點,先生又與巢振民合寫《簡談陳氏太極拳的拳式和推手的鍛煉》壹文,著書立說,發揚陳氏太極拳之精義是照奎先生之心願,然而這壹心願被十年動亂化成了泡影。壹九八零年應人民體育出版社之約擬出版陳氏太極拳新著,可是先生終因多年生活勞累顛簸,積勞成疾,于壹九八壹年五月七日故于河南焦作。令人欣慰的是其徒馬虹根據陳照奎先生的講授和大量的筆記資料整理出版了《陳氏太極拳體用全書》壹書,先生的願望得以實現,九泉之下可得壹慰矣。

  壹九七三年,照奎先生應家鄉父老之邀始回家鄉溫縣陳溝、鄭州等地教拳。其侄陳小旺、陳正雷及同村的王西安、朱天才等原隨先生的堂兄陳照丕先生學拳,照丕先生于前壹年去世,適逢照奎先生回鄉,四人又壹起從照奎先生學習所謂“新架”,先生盡心傳授,“四傑”之壹的朱天才在談到照奎先生時曾感慨地說:“陳照奎老師教的套路是其父傳授的拳架,比我們過去練的老架手法更多,發勁更猛,技擊方法更明顯,練了這套拳架,使我們對陳式太極拳體會更深,技術更全面”。石家莊、上海等地的弟子先後成立了陳氏太極拳研究會,爲繼承先生遺志,推動陳氏太極拳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陳照奎先生作爲陳氏太極拳第十八世的代表人物,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繼承和發展了陳氏太極拳的精華,其精湛的拳技和拳理爲廣大陳氏太極拳愛好者所推崇。今天,國家提倡和發揚民族寶貴的文化,太極拳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家鄉人民爲紀念陳照奎先生的功績,激勵後人,于今年四月五日在陳家溝立碑,以示緬懷之情,先生的弟子及海外友人二百多人聚集陳家溝,紛紛表示:緬懷大師遺志,爲發展和推廣陳氏太極拳而努力。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太极鱼拳馆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