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为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所创编。陈王廷(1600—1680),文武兼备,他参阅了明代戚继光军事专著《纪效新书》中《拳经》以及民间拳术的精华,研究了道家的《黄庭经》等养生专著,以中国传统哲学《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为拳理依据,而创编了这一独具特色的太极拳。
传承: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陈耕耘》陈延熙》陈发科》陈照奎》陈瑜。
陈氏太极拳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陈王廷(陈氏家族第九世,太极拳第一代)嫡传至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但将陈王廷所创之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不足者补之,重复者裁之,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现在大架太极拳一、二路(炮捶),并且据己所得,发展了太极拳理论。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总歌》等,极大地丰富了太极 拳的理论宝库。特别是他敢于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的独得之秘太极拳第一次传于外姓人河北永年县(旧称广平府)的杨露禅(福魁),从而出现诸如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流派。
时至20世纪,陈长兴的曾孙陈氏第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发科从1928年离开陈家沟赴北京传拳30年,北京武术界尊其为正宗太极大师,并赠金盾题曰“太极一人”。其子陈照奎7岁时即随父习拳,20年如一日,在拳架、拳理、拳法上继承全面而扎实,并对拳谱进行了大量整理工作。陈发科、陈照奎父子为20世纪陈氏太极拳的名副其实的两代宗师。
总之,如果把大架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分作四个发展阶段,可以说陈王廷是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长兴是整理为头套、二套拳的奠基人,也是传向外姓人的一代宗师。那么,陈发科则是走向沟外,把家传正宗拳架传至北京的一代宗师。而陈照奎则是将家传正宗拳架传向全国、推向世界的一代宗师。
“家传陈氏太极拳”在陈发科嫡孙、陈照奎之子,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系陈瑜大师鼎力支持下,扎根深港,推广传承传统陈氏家传太极拳,福泽社群,让更多的深圳大眾有机会认识学习这一独具魅力的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